多方统筹发力,创新绿色低碳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08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新“工具”,包括政策、技术、财政、宣传教育、人才等。安徽省化工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强调,减少co2排放和综合利用,应把co2“变废为宝,治碳制能”。由政府统一倡导与指挥。统筹相关行业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联盟,重点研究基础基碳单元工艺开发设计、产业集成示范、专利申请、产业政策支持、标准化编制、资金筹措等。
“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从技术研发、推广示范、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统筹发力。”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义祥表示,要建立农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研究平台,加强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理论、方法、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不断完善农业碳计量监测体系和提出相应的技术标准、政策建议,以加快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的制定。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固碳减排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重点加强高效作物、能源植物品种选育、农业土壤固碳减排、健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农业“碳中和”生产模式等低碳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集成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固碳减排技术模式,让低碳农业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助一臂之力。
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要注重绿色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创制。“近年来,我国在氮肥增效技术方面已有所突破,一批氮肥新技术、新产品已经被验证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如锌腐酸尿素和海藻酸尿素等增值尿素产品已在氮肥企业生产效果较好。”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今后氮肥企业既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积极发展增值尿素、稳定性尿素、控释尿素等高效肥料,还要注重与农业推广部门合作,做好试验示范,加强对经销商和农户的宣传和农化服务,让农民把好肥用好。这既符合国家的要求和市场的期待,也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从面临的形势看,修学峰认为,磷肥行业有许多迫切的技术需求。需要基于磷肥行业资源能源禀赋条件,考虑农业需求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研究和发展其他形态的磷肥品种,如聚磷酸盐、有机形态磷、缓释磷、全水溶性磷等,还应结合农技、农艺技术进步和提升,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目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磷肥工业由生产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同时,陈明良告诉记者,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可以研发适合的复合肥料,利用各养分间的协同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增效剂或制成缓控释氮肥产品等技术手段的研究来为肥料增效,减少碳排放。
“发展农业绿色低碳技术,需加大科技攻关和政策支持力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介绍,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将植物营养学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创新,率先提出了绿色增产增效理论和技术新思路,突破了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
张福锁强调,围绕绿色、高效、低碳、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面向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精心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绿色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国家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平台,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样板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等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大面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