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方!种植结构调优,农资产品升级迎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1-03-15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黑龙江:
稳大豆、增玉米
基础肥或迎结构性增长
黑龙江是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据北大荒农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黑龙江全省的粮食种植面积达2.16亿亩,比2019年增加了约50万亩;全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508.2亿斤,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3%,比2019年增产7.9亿斤。从种植结构上来看,2020年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约为8250万亩,比2019减少了约450万亩,比2015年高峰时期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近2800万亩;受大豆振兴计划及粮补政策倾斜影响,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19年的大豆种植面积约为6419万亩,2020年基本与之持平;水稻的种植面积基本上稳定在6000万亩左右。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种植结构、化肥零增长政策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深入推广等影响,黑龙江省的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已从原来的650万-700万吨/年下降至500万吨/年,用肥结构持续优化,施肥水平显著提高。化肥的使用量虽然下降,但粮食的产量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黑龙江省委农办的规划,2021年全省的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15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9000万亩以上,大豆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000万亩左右。
绥化庆绥大庆化肥经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增兵表示,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焦点主要在玉米和大豆等旱田作物,农民的选择依据较为简单,一是什么综合收益高就种什么,二是当地条件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水田改种旱田的可能性不高,因为东北地区旱田改水田的成本非常高,即便稻米的收购价与大豆和玉米相比较为低迷,种植户也不会轻易改种旱田。
从政府释放的信号也能看出,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稳大豆和稻谷,增加玉米种植面积。肖增兵认为,从农民种植意愿的角度来看,预计2021年黑龙江地区种植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将高于大豆,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玉米的产量比大豆高,综合效益好;二是自去年7月以来玉米收购价格屡创新高,增加了农民的种植信心;三是近年来绥化、肇东、海伦等地新建了许多乙醇、淀粉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农民卖粮不再是难题。
据记者了解,为弥补临储清空后,养殖和深加工产业的巨大缺口,黑龙江省2021年将响应国家号召大幅扩种玉米,预计新增玉米种植面积在750万亩以上。粮价的全面回暖,尤其是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预计会提高东北地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刺激其在选种、用肥方面增加投入。作为“用肥大户”,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预计能为全省的基础肥市场带来近20万吨-30万吨的结构性增长空间。
吉林:
减肥增效力度较大
一般来说,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变化呈现为此消彼长的趋势,而大豆的产量和需肥量都比玉米要低得多。华兴隆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郑秋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粮补政策持续向大豆倾斜,补贴额常年比玉米高200元/亩,再加需求预期较好、收购价屡创新高,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压降了化肥的使用量。整体来看,吉林地区的玉米、大豆及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相对不大。
郑秋平认为,去年以来,玉米收购价格超出预期,种植大户只要没有惜售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考虑到大豆产量偏低等因素,预计2021年吉林省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玉米种植面积增长可能会超过大豆。
不过,受疫情影响,不论种什么,春耕备肥都应提前进行。郑秋平建议,疫情之下农民应根据今年的气候、墒情以及自家耕地的实际情况,尽早选种、备肥,提前与当地正规门店的农化服务人员沟通,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尽可能选购长效缓释性的肥料,减少追肥和人工作业成本。另外,他还提醒农民,由于秸秆全面禁烧,给春耕前的整地带来一定难度,要提前规划,避免因秸秆处理问题导致春耕进度的拖延。
河北:
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河北地区种植的大田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承德、张家口等北部地区是以春玉米为主,南方则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据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瑞生介绍,去年河北省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了90万亩左右,相应的今年夏玉米的种植面积也会有大面积的扩种。北方地区主要种植春玉米、油料作物和棉花,考虑到今年玉米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预计北方春玉米的种植面积也会有所增加,其他蔬菜和果树的种植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为响应农业农村部提高玉米播种面积的号召,今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有大量休耕地也将转种玉米。河北馆陶丰收农药经理丰怀信表示,以馆陶县为例,新增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可达5万亩。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呈现单边上涨的趋势,当地基层收购价最高超过1.4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约30%左右。农民在玉米种植方面会比以往更加舍得投入,所以保守估计馆陶地区今年的玉米底肥需求量会比往年增加5万袋左右,这种情况在整个河北的玉米种植区大致是一样的。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河北省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分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集中力量打造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谷子、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优势食用菌、沙地梨、优质专用葡萄、山地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此,丰怀信说,种植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产品的品牌化,有效推动了农业能效和农民增收,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用肥格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增加了农民对于大品牌、科技含量更高、有机质含量更高、肥效更高的高端肥料需求。
山西:
特色经作区逐渐崛起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山西省将继续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确保完成47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42.5亿公斤的粮食产量任务。近两年,山西省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还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推动不同资源禀赋区域种植结构向着优质、特色等目标调整。种植结构的调整也对当地农资市场的供需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山西省北部地区由于气候较冷,粮食种植一年只有一季收成,再加上经济附加值低,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差。山西供销农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志伟表示,近两年在山西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是从种植玉米调整为种植高粱,特别是在山西的晋中和晋北地区居多,主要原因是近两年高粱的市场价格较高,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经济附加值大于玉米,特别是去年高粱每斤价格卖到2.1元,农民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预计今年改种高粱的农户会有所增加。
据山西农资集团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刘旺明介绍,为了增加种植收益,山西中北部地区近年开始增加藜麦、荞麦、莜麦等小杂粮种植面积;山西南部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温暖,苹果、梨等果树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以忻州为例,近两年农民开始种植红辣椒,这种辣椒主要用于出口韩国制作口红,经济附加值高,农民接受程度较高;在山西大同,黄花菜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延伸产业链,将黄花加工成黄花干菜、黄花酱、黄花饼、黄花化妆品等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帮助农民提高收益。
受山西省内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民的用肥习惯也有所改变,对于传统的氮磷钾单质肥需求逐年降低。随着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对生物有机肥、液体肥等高端肥料需求逐年增加,对于滴灌设备等需求也有所增加。对此,刘旺明表示,农资服务商应根据农民的用肥需求去转变服务模式,从单一的农资产品的一买一卖,转变为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比如农资施肥滴灌设备、农药无人机喷洒、耕种机械等全程农化服务,才能真正顺应高质量绿色农业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