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方,需求侧变了,给农资产品升级提出新要求
发布时间:2021-03-16 00:00:00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安 徽
意向种植面积增长
用肥需求增加
安徽是农业产粮大省,皖北地区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皖中和皖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据记者调查了解,今年安徽省继续推动实施“三扩大一稳定”,即扩大双季稻面积、扩大蓄留再生稻、扩大玉米面积,稳定大豆及杂粮面积,夏粮意向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266.5万亩,比上年增加28.7万亩。夏粮面积显著增加,且整体苗情好于去年。
据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安徽省今年的粮食种植面积预计稳中有增,春耕备肥充足,全省库存化肥超150万吨、农药1.36万吨、各类农作物种子26.5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早稻种子约0.8万吨。此外,针对因去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早稻种子区域间不平衡,安徽省农业主管部门还提前调用救灾备荒储备种子20万公斤。春耕备种、备肥量充足。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王涛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皖中和皖南地区的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之前种植棉花和油菜的农户由于种植成本和难度较高,慢慢开始抛荒改种,加上皖南地区丘陵地带较多,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难度较大,所以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水稻种植户种完第一季水稻后就外出打工,基本不再种植第二季,主要原因是种植双季稻至少要比单季稻多用一倍的人工时间,成本增加不少,收益却并不可观。皖北地区则多属于平原地带,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抛荒情况并不严重,基本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
王涛表示,前几年,安徽市场的化肥销售量一直在下降,跟农户抛荒土地和减少耕种频次有直接关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政府积极作为,鼓励扩大粮食耕种面积,大力制止耕地抛荒。因此可以明显感觉到安徽省农业耕种面积的大幅增加,农民的用肥需求也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的提升。
江 苏
种植结构动态平衡
粮补政策对用肥影响大
江苏省是我国小麦产销大省之一,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四。近些年,由于产销形势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小麦面积有所起伏,南京、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小麦面积调减较快,2020年为285.8万亩,比2016年减少150.8万亩;南通、泰州、扬州地区稻麦高产稳产,仍是规模种植黄金组合,调减有限,2020年为888.4万亩,比2016年减少33.5万亩;启东、海门等传统油菜、蚕豌豆产区甚至扩种小麦;徐州、连云港等苏北地区小麦主产区因无越冬替代作物,面积保持稳定且居高不下,2020年为2492.1万亩,比2016年增加了94.6万亩。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明俊告诉记者:“江苏当地以小麦种植为主。小麦在返青早追肥和拔节期间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同时还要配合施用钾磷肥。江苏政府对本地大田作物用肥有一定补贴,价格优势凸显,加大了本地部分化肥品牌的销售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品牌化肥的销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普通小麦的市场价格区间主要取决于收购政策实施情况。近年来,江苏地区最低收购价小幅调低,由2017年的1.18元/斤,下调到2020年的1.12元/斤,对市场的影响尚在可承受范围,说明政策性托底仍然是保证小麦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针对江苏省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徐明俊表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难点在于农民,要农民改种别的高效作物,就存在“愿意改的不会改,会改的不愿意改”等问题。例如,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还是种小麦,农民肯定要根据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决定种什么作物,归根到底还要根据市场收益情况,通过价格和成本来选择不同的作物。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强制让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是有困难的,只能是引导。但政策出台很容易造成“一刀切”和“一窝蜂”,大家蜂拥而至的改种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因此还是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不能盲目进行调整,否则会出现产销过剩的情况,对于农民的伤害可能更大。
云 南
经作面积增加较快
用肥水平显著提高
近两年来,云南部分地区的传统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马铃薯等,都在慢慢调整种植结构。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新特肥销售公司副经理兰自忠表示,部分地区的种植户为了追求更高的种植效益,根据海拔、气候等因素种植成葡萄、大棚蔬菜、柑橘、药材三七以及花卉,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种植产业。
随着这几年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的火热,特别是建水和西双版纳,种植结构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州德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萄作物经理黄薇表示,西双版纳地区以前种植香蕉为主,现在开始种植葡萄,拥有大概几千亩的阳光玫瑰基地。除了这两个区域外,陆良地区2020年增加了3000亩的红提小苗种植,基本保持原有的红提品种为主,但也有部分人开始种植阳光玫瑰和蓝宝石等品种。
在用肥方面,由于结构调整后种植效益的提高,现在农户对高端肥料的接受度显著增加。黄薇表示,从近年来的肥料销售情况来看,云南省种植结构的调整对肥料产品的升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一些进口肥料、价位相对较高的肥料,总用量比之前用量显著提高,相对来说种植户亩经济成本更大了。新品种的市场认可度和经济效益高,在高投入高回报的模式下,农户们也很舍得投入。兰自忠也表示,以前当地农民大多种植大田作物,施肥习惯相对传统,购买的化肥多为15-15-15的普通复合肥,在农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较小;现在种植经济作物,田间管理也更加规范,对农资化肥农药的选择上更为精准,经济作物专用肥、含中微量元素生物菌肥以及含有腐植酸功能性肥料的使用量逐年增多。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在农资的投入上更多,这也是改变种植结构之后对肥料市场的变化影响。
云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也对农资企业提出了新的考验。云南天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靖维表示,现在变成小众作物之后,农资企业不能一套产品打天下,要针对每一个独立的市场去构建不同的产品及服务体系。在市场细分前提下,农资企业要以作物为导向,有一些细分性的云顶集团3118acm登录入口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地推进产品。
四 川
柑橘面积增加
高端肥前景好
四川与其他省份不同,地形复杂多样,主要以丘陵居多,农户家里大多都是“一亩三分地”,种植面积相对偏小且分散。四川金色四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周涛表示,最近几年,在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下,农户开始种植经济作物。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四川发展最快的是柑橘。据周涛介绍,目前,南充市正在打造“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营山县全力打造“南充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营山产业带”,乐山市计划打造现代柑橘产业种植百万亩、综合效益百亿元、带动农村百万人增收的“三百”目标等一系列举措使四川柑橘产业不断扩大。从2014年以后,四川柑橘每年以30万亩-50万亩的速度在扩种,特别是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相比三四年前种植面积翻了三四番。另外,由于这两年猕猴桃溃疡病的爆发,不少农户也开始放弃种植猕猴桃,重新栽种了柑橘。
在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下,四川地区农户们在用肥用药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现在四川种植最多也是最火的两个柑橘品种——春见、爱媛都是高经济价值作物,在用肥、用药以及管理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农户投入也比以前种大田作物时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对作物品质、种植效益比较注重。目前眉山地区有近10%的农户都只用进口高端肥料。相比于传统品类的肥料,进口高端肥料的销量也逐年增长,前景也更为广阔。
两 广
经作区域细分
用肥结构多元化
两广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经作集中区,同时兼种水稻等大田作物,种植结构较为分散、复杂。近年来,广东省特别是阳江地区有几大变化: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受果树病害影响,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此,广东阳春市润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敖勇表示,广东省现在作物的种植类型、区域相对分散。
“这几年,我们在日常推广中发现,由于不同种类的作物生长规律、对养分的需求都不一样,对肥料的需求也不一样。”敖勇告诉记者,“作物的区域性导致用肥的区域性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品类细分的特点。”整体来看,农户越来越注重种植效益、追求品质化种植,一些能够提高利用率、让作物的营养更加全面的,能够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现实性问题、针对性问题的新产品,越来越受农户欢迎。
广西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敬德表示,今年广西地区种植结构改变主要是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原来广西地区种植水稻面积在3500万亩-4000万亩,今年预计要增加水稻种植面积10%左右,经济作物面积较往年变化不大。对肥料市场而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尿素、复合肥、钾肥等各肥种的需求预计都会有所增加。
传媒观点
特色种植还需特肥助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2021年,东北及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小麦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南方地区双季稻的种植面积预计也会有小幅的增长。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基本上围绕国家稳粮政策导向展开。经作区种植结构调整则呈现出分散性、多元化,具有强烈的经济效益导向。不难看出,无论是传统大田区还是经作区都出现在稳定粮食种植基础上,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产业集群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对各地的用肥结构、农资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需求侧的新变化也对农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各地特色种植产业集群的逐步崛起,对于绿色、高效、精准的特肥产品和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农资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特肥和特色农服上下功夫,锚定新方向、锁定新价值。